蘇寧易購開啓“十一”家電補貼,以舊換新至高補貼1000元
不宠之臣
9月29日消息,“十一”小長假臨近,蘇寧易購線上平臺提前啓動“家電補貼計劃”,推出1100元“搶家電補貼券”等多種優惠,提供超級單品百億補貼,上線超200場特色直播打造“十一直播遊樂會”。
在服務方面,蘇寧易購升級了潮流新品最快1小時閃送服務,iPhone 14、華爲Mate 50等最快1小時送貨上門。此外,蘇寧易購推出的一站式以舊換新服務,換新專屬補貼至高可達1000元。(一橙)
蘇寧易購開啓“十一”家電補貼,以舊換新至高補貼1000元
不宠之臣
9月29日消息,“十一”小長假臨近,蘇寧易購線上平臺提前啓動“家電補貼計劃”,推出1100元“搶家電補貼券”等多種優惠,提供超級單品百億補貼,上線超200場特色直播打造“十一直播遊樂會”。
在服務方面,蘇寧易購升級了潮流新品最快1小時閃送服務,iPhone 14、華爲Mate 50等最快1小時送貨上門。此外,蘇寧易購推出的一站式以舊換新服務,換新專屬補貼至高可達1000元。(一橙)
(原標題:李彥宏爲何抓住了人工智能)
媒體訓練營9月12日報道 文/趙述評
百度主動與被動的轉型
互聯網BAT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依靠技術起家的百度最近一直是禍不單行,“這屆百度公關”更是被說的“體無完膚”。競價排名的搜索引擎帶來對百度商業化的聲討,魏則西的醫療事件更是讓百度一度處於風口浪尖,甚至爲此砍掉了20億的收入。
隨着進幾次百度高層不斷的“拋頭露面”的演講來看,百度轉向人工智能的決心已經是“木已成舟”。畢竟,收入相對阿里與騰訊來講,百度顯得有點單薄。阿里抓住了電商,市場越鋪越廣;騰訊玩着社交和遊戲,建立龐大的社交網絡;但是百度收入的大部分都是廣告,項目衆多收入單一。
根據億歐智庫的數據顯示,百度的廣告收入是總收入的90%,阿里巴巴電商收入佔總收入的85%,騰訊的社交和遊戲收入佔總收入的70%。百度較爲單一的收入方式,也造成了盈利瓶頸。阿里的雲計算、娛樂等新興業務已經“大展拳腳”,騰訊在遊戲和社交上也在穩步增長。
百度在社交、遊戲和電商方面的收入有限,它的商業模式很難創新,O2O市場也從大有發展的行業轉向了“陌路”。
百度在截止6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中,百度並沒有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百度第二季度淨利潤爲24.14億元人民幣(約合3.632億美元),同比下滑34.1%,上半年淨利潤還不到騰訊的1/4。目前,百度市值631億美元,遠遠低於同一梯隊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阿里巴巴市值2490億美元,騰訊市值19595億港元),不少人都稱百度跌出了這個量級。
媒體訓練營記者在前不久和幾位業內人士交流時,大多數人都表示,“百度目前在BAT裡的確處於下風,但是人工智能的佈局是新的發展方向,百度在這方面有着很強的優勢。” 但人工智要如何應用到百度的具體業務上,百度下一步如何發展人工智能,仍舊是一件需要思考的話題。
百度在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
語音能力、圖像能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以及深度學習,是李彥宏概括的人工智能幾個大的能力方向。
目前,語音識別已經開始應用到百度的具體產品上,比如用戶現在可以用語音輸入的方式輸入信息,進而獲得搜索結果。
“擁有大數據和廉價計算能力的人工智能技術,現在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百度在過去的五、六年間,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投入很多,尤其是在深度學習方面。”
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以及當下的實際價值是外界最爲關注的話題,對此,李彥宏舉了幾個例子進行了說明。
在金融領域,可以根據圖像識別技術識別人們的面孔,在幾秒鐘之內完成學生貸款的服務,因爲百度可以識別身份證上的照片,並與該學生的身份進行匹配。
用戶畫像技術也將幫助到很多行業,比如營銷。“去年6月,傳奇影業讓我們幫助他們宣傳在中國即將上映的電影《魔獸》。我們通過用戶畫像,找出搖擺不定的用戶組,進行營銷。我們對於這種營銷手段最初的預期是提高5%的收入,結果提高了超過200%。”
李彥宏認爲,在人工智能時代,每個人都會受影響,不僅是IT公司,從製造業到金融,從教育到醫療,從旅遊到物流等行業都將會面臨轉型和顛覆。
“我認爲只要你做好準備,就能利用這些技術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設想方方面面的可能性,(重新設想)我們的公司、行業、中國和世界的無限可能。”
在李彥宏看來,未來是人工智能的時代。現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已經不再投資純互聯網項目,相較之下,創新技術公司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會對很多行業產生影響,很多硬件都會應用傳感等物聯網芯片和人工智能技術,製造業將會被大大改變。
移動互聯網的新生態系統
李彥宏認爲,在PC互聯網時代,人們高度依賴軟件的快速反應,大約五年前,世界邁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制勝法寶是什麼?我認爲是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
李彥宏將互聯網發展分成了三個階段。“我們大體上經歷了互聯網的三幕。第一幕是PC互聯網時代,稱霸了大約15年,第二幕是所謂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增長週期只有四、五年。而現在,我們迎來了第三幕,即人工智能時代。每一幕都各具特色,因此,他們也有不同的迭代速度。”
李彥宏提到了移動互聯網給百度帶來的挑戰,爲了適應移動互聯網,百度在之前幾年所做的工作是試圖將PC端的搜索功能轉變成更適應移動時代的搜索服務。“一開始我們只是改變搜索界面來使用變小的窗口、適應更慢的網絡連接和更貴的上網費用。”
爲此,李彥宏進行了細緻的籌謀。“因此我們開始在垂直細分領域投資,比如教育、醫療、汽車、旅遊、餐飲等許多重要的行業。所以不管用戶想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不管他們輸入的關鍵詞是什麼,我們都能提供他們所要求的服務。同時,我們還試圖與衆多垂直領域的巨頭建立合作關係,以此來爲百度搜索的用戶提供最佳、最流暢的搜索體驗。”
李彥宏提到了百度地圖與O2O業務的結合,“只要打開百度地圖,就可以輕鬆預定酒店。你還可以在百度糯米上用折扣價格團購餐飲。”
對於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取得的成就,李彥宏總結道,“我們已經不再依賴於標準的網絡生態環境了,而是根據自身的需求建立新的生態環境。”
對於這項人事佈局,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19日晚證實,他表示,人事安排主要考量燁輝未來的整體發展,希望能注入一股新活力。
燁輝爲臺灣、大陸、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全製程鍍烤鋼卷專業製造廠。展望2022年,新任總經理張振武表示,除了持續發展既有產品、擴展全球市場之外,將着重四大方向,包括「提升設備自動化」,發展智慧工廠,以及講求「產品創新應用」、「創造客戶價值」,讓客戶感受到產品或服務的價值。
張振武現年54歲,畢業於成功大學工程科學所碩士班,於義聯集團服務至今逾32年,目前擔任集團旗下億威電子系統(股)公司與美國APPLED WIRELESS INDENTIFICATIONS GROUP,INC 的董事長、以及義大視覺特效公司總經理,並曾任義大皇家酒店總經理等職務。
(原標題:二十大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 )
二十大新聞發言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6日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期10月16日至10月22日。目前黨的二十大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
9月初,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可能會讓一些人略感失落。
每年這個時候,蘋果會如期發佈自己的新產品,而衆多同行也會默契地避開風頭,靜待其表演。
然而今年,華爲在整個九月份成爲了主角,其“遙遙領先”的口號已經廣爲傳頌了一個月,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那麼問題來了,華爲到底領先在哪裡?產品、技術還是管理?似乎都是,但今天我們將提出一個最接近的答案。
華爲可能是中國最開放的公司之一。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臺上餘大嘴可以大展拳腳,但幕後任正非卻不能過於直接。很多時候,他甚至需要暫時撤退和放棄。那麼華爲是如何實現開放的呢?
通過分析上百篇任正非的講話和訪談,我們發現有三點至關重要。
第一點是,華爲沒有競爭對手,只有自己。對於無法戰勝的對手,華爲會稱呼他們爲老師;對於能夠戰勝的對手,華爲會稱呼他們爲友商。
友商這個詞在華爲已經使用了20年,但現在已經變得有些過時和氾濫。在1987年創立之初,華爲只是一個賣小型交換機的代理商,更像是一家貿易公司,而不是現在注重研發的科技公司。
上世紀90年代,任正非兩次前往美國考察科技巨頭,並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他認爲,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他們開放了200年。在通信領域,如果誰制定了一種標準,掌握了一種技術,就很有可能整合全世界。最終的贏家必須是向最強者學習才能生存下來。
國外通信巨頭的研發投入佔到銷售額的10%以上,而華爲則做得更絕。舉例來說,即使去年華爲最困難的時候,其研發投入也佔了全年收入的1/4。而當年華爲仰視的對手(不對,應該是友商)或倒閉或被吞併。剩下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現在全球的份額加在一塊兒才勉強和華爲打個平手。
華爲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那麼,爲什麼華爲能夠在如此激烈的手機市場上迅速迎頭趕上呢?
這就要說到任正非所強調的第二個因素:華爲並未盲目追求自主創新。可能有些人會對此感到困惑,但事實上,任正非明確指出,如果自主創新只是一種精神,那麼他表示支持;然而,如果自主創新只是一種行動,那他則強烈反對。這種看似矛盾的說法實則體現了華爲的獨特戰略思維
當然,華爲並非不追求創新,但他們更注重在掌握核心科技的同時,開放非核心的周邊領域。華爲反對的是盲目創新、閉門造車,他們將資源集中在最能突破、最具優勢的領域,然後搶佔機會。對於其他可以開放、可以學習、可以引進、可以合作的領域,華爲則主打利用。
爲了追趕蘋果,華爲採取了一種獨特的策略。他們並沒有完全另起爐竈,而是摸着蘋果過河,借鑑了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經驗。蘋果766個供應商中,有346家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另外41家來自中國臺灣。這充分顯示了誰在利用誰,以及誰在崛起。任正非曾多次表示,蘋果是華爲的老師,但華爲並不是單純地抄襲蘋果的表面,而是學習了蘋果的精髓。華爲通過模仿蘋果的軟件和硬件結合,以及開發者激勵機制,成功地提升了自身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華爲從未停止過對手機通信模塊、圖像模塊和處理器芯片等核心技術的研發。甚至還大力支持高校的基礎研究工作。基礎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們研究理論,而這些理論成果是全人類共享的。
早在十幾年前,一位土耳其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兩個月後就被華爲發現並高度重視。華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推進,並最終使其成爲了他們主導的5G標準編碼方案之一。
2018年,華爲手機的全球銷量突破了2億臺,終於追上了蘋果。在這個過程中,華爲的友商們感到非常糾結。一方面,他們在5G技術上與華爲展開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他們又千方百計地想向華爲出售系統芯片。
然而,大洋對岸傳來的一個聲音讓局勢發生了鉅變。從2019年開始,華爲連續遭受了多輪制裁。在此背景下,許多人擔心華爲的開放之路是否就此堵死,甚至擔心華爲是否即將走向衰亡。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2020年二季度,華爲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上仍然佔據第一的位置。然而到了2021年,華爲的出貨量暴跌80%,市場份額大幅下滑。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華爲如今卻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態度。任正非指出,華爲始終未曾將自己定位爲民族工業,而是以全球化的視野尋求發展。早在2005年,華爲就已採取了全球化的策略,即使在受到制裁後,這一方針仍未改變。
在採訪中,任正非並不認同購買特定品牌的手機是表達愛國之情的做法。他甚至批評公司內部不應消費國人的熱情。他強調,企業要具備全球視野,才能更快進步。
儘管有人試圖阻斷華爲與全球的連接,但華爲始終未停止與世界的交流。截至去年年底,華爲加入了全球近800個產業組織,擁有超過35000家合作伙伴,全球開發者超過600萬。此外,華爲還推出了海思芯片、鴻蒙系統以及自主研發的企業管理系統,並在今年推出了新款手機、手錶、平板電視以及與劉德華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不願意傳授的情況下,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就無法學習。
林世伟:Q2小米(01810)香港收入环比提升15% Xiaomi 13系列销量较去年同系增长超30%
然而,華爲仍然面臨着一些限制。例如,受限於最先進的芯片製造技術,以及在全球市場份額遠不及安卓和iOS的軟件系統。
任正非深知,如果說華爲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向最優秀的人學習。即使受到反對,也仍要向其學習。
最可怕的制裁並非來自技術或供應鏈的中斷,而是學習鏈的斷裂。這既可能是對手的封鎖,也可能是自身的封閉。
許多人期待華爲能從困境中崛起,與蘋果一決高下。然而,如同一代宗師所述,武學千年,勝負都只是過眼雲煙。重要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整個武林。
14nm百元神U新機曝光:這名字太懷舊
成为王的男人
天才 醫 妃 傾 天下
近日,據外媒報道,三星即將啓用一個全新的手機系列——Galaxy R系列。
被狗仔嫌弃的肖战,才是最“贵”的顶流!网友:想爬都爬不出来!
一些老讀者應該對Galaxy R這個系列還有印象,它是一款於2011年上市的3G手機,最初是作爲三星Galaxy S2低配版上架的。
初版Galaxy R系列搭載了4.19英寸480P屏幕,採用了NVIDIA Tegra 2雙核處理器,預裝Android 2.3系統,內存1+8GB,前置130萬像素攝像頭,後置500萬像素攝像頭,電池1650毫安時。
最終Galaxy R系列因爲一些硬件問題而被停產棄用。
如今三星啓用Galaxy R系列應該是爲了取代之前的Galaxy J系列,從數月前開始,就一直有傳聞稱三星將放棄J系列而改用其他名稱。
據報道,Galaxy R系列首款設備將搭載驍龍450處理器,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其J系列取代者的身份。
大批移民聚集在邊境,期望美國能夠改變政策,讓邊境巡邏隊(Border Patrol)開始登記並接納所有尋求庇護者。(圖/美聯社)
美國最高法院今天裁定,2020年起上路、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用以阻止數以十萬計移民入境美國的措施應繼續有效。
法新社報導,大批移民聚集在邊境,期望美國能夠改變政策,讓邊境巡邏隊(Border Patrol)開始登記並接納所有尋求庇護者。
最高法院以5票對4票表決通過美國19州提出的請願案。這些州表示,一旦撤銷援引美國法典第42卷(Title 42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實施的移民政策並開放美墨邊界,移民將大舉涌入。
最高法院表示,待法官就挑戰取消第42卷命令的一項訴訟作出裁決前,前總統川普任內推出的這項政策將繼續實施,法院擬明年2月審理此案,進而做出最終裁決。
此舉可望讓拜登政府在5月或6月前,爲移民大量涌入美國一事做好準備。
在截至11月的一年內,約有250萬人在試圖越過美國南部邊境時遭到攔截。
批評人士痛批第42卷命令「不人道」,認爲這是一項僞裝成公衛政策的特殊移民計劃,但不符合任何目的。
在最高法院裁定維持這項具有爭議的移民措施後,白宮今天敦促對美國移民制度展開「全面」改革。
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在聲明中說:「要真正修復我們支離破碎的移民制度,需要國會通過全面的移民改革措施。」(譯者:劉文瑜/核稿:徐睿承)1111228
(原標題:阿爾卡特5官方宣傳視頻曝光:額頭寬下巴窄)
今天爆料者Roland Quandt在Twitter上放出了一個阿爾卡特5的官方宣傳視頻,曝光了該機的外形、配置、價格等信息,該機此前的真機圖也曾在網上流出,跟今天視頻中的設計相一致。
阿爾卡特5將採用5.7英寸的IPS液晶顯示屏,比例爲18:9,HD +分辨率,額頭寬下巴窄。該機配備聯發科MT6750芯片組,具有8個Cortex-A53 CPU內核,主頻爲1.5 GHz。手機將有3 GB的RAM和32 GB的存儲空間,支持microSD存儲卡擴展,指紋識別被放置在背面。
手機後置1200萬像素攝像頭,帶有LED閃光燈,f / 2.0光圈,但該機前置雙攝像頭,主攝像頭是1300萬像素,f / 2.0光圈,輔助攝像頭是500萬像素,採用1.4μm傳感器和120度廣角鏡頭,也支持Face Unlock人臉解鎖。
阿爾卡特5將預裝Android 8.0系統,3000mAh電池,採用USB-C接口,提供黑色和金色,在歐洲的售價是230歐元,約合人民幣1794元。
(“一帶一路”10週年)負笈香港,實現夢想——訪“一帶一路”獎學金獲得者Ploen
中新社香港9月30日電 題:負笈香港,實現夢想——訪”一帶一路”獎學金獲得者Ploen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爲吸引更多位於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傑出學生來香港就讀,香港特區政府自2016至2017學年起推出”一帶一路”獎學金計劃,並於2019至2020學年擴展至覆蓋所有共建國家。每年,會有約10位泰國留學生獲得此項資助,目前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大二年級的Ploen正是其中一位。
Ploen中文名叫許玲玲。初見這個小姑娘,記者便對她充沛的活力和樂觀開朗的性格印象深刻。她是泰國第四代華裔,在曼谷出生長大,家中經營着旅遊酒店類的產業。由於對商科有濃厚的興趣,又因爲香港擁有衆多世界一流大學,所以她選擇香港作爲留學目的地。Ploen說,她還希望在留學過程中練習中文和英文。回答提問時,她不時以流利的中文與記者交談。
之所以選擇申請”一帶一路”獎學金,Ploen對記者說,是源於2019年的一次遊學活動。當時的她正在讀高中,偶然得知活動後報名參加,跟隨遊學團前往北京和山東等地。過程中他們遊覽了長城、故宮、曲阜”三孔”等名勝,還前往一些企業參觀,見證了中國現代化發展。
“那是我第一次來中國。之前在學校裡也學過中國歷史,可只有親身體會後,才知道原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四十多年的時間裡發展得如此迅速,這令當時的我感到驚訝。”回到泰國後,Ploen查閱了更多資料,才得知泰國也屬於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也對”一帶一路”有了進一步認識。
她表示,”一帶一路”無疑會對泰國的發展帶來很大幫助。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往往會幫助當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就包括由中國參與投資、修建的中老泰國際鐵路,目前該鐵路泰國段的修建已提上日程,建成後將連接已通車的中老鐵路,屆時可以直接從曼谷乘火車抵達雲南昆明。
Ploen認爲,道路的聯通一方面可以爲泰國大量農產品外銷提供新的渠道,另一方面還能促進人員流動,爲泰國這一旅遊國家帶來更多”人氣”,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此外,鐵路修建過程中中國會將技術引進泰國,同時也幫助泰國培育大量本地人才,爲泰國基礎設施提供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也有利於整個國家整體發展規劃。
在香港一年多,Ploen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在她看來,香港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元化。”比如飲食,香港不僅有港式點心、茶餐廳,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我在這裡也能品嚐到地道的泰國風味。香港也充滿各種機遇,無論你的文化背景如何,你都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人。”
正是因爲這種對於中西文化的交匯融合,Ploen認爲,香港可以在參與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擔當橋樑作用,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就我而言,我希望將來成爲一名文化使者,促進泰中兩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完)
針對反網暴是專門性立法,還是漸進式地修法,各有利弊,還需反覆斟酌權衡。
特約撰稿丨艾川
網暴事件頻發,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近期的武漢小學生母親墜樓事件、川大女生地鐵事件,也是影響巨大。
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公佈《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圖/網絡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爲反網暴立法的爭議再起。人大代表呼籲專門性立法,學者提醒應警惕過度立法傾向。雙方各持一詞,凸顯了爲反網暴立法的痛點和難點。
在現行法規框架下,反網暴並非無法可依。《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綜合立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專門立法,都和反網暴相關。還有相關的兩院的司法解釋,以及多部門歷年制定的行政法規。
然而,這其中有的法律法規只有抽象的原則宣示,沒有罰則,不能指導司法實務。有的入罪門檻過低,很容易不當擴張。
如此就容易導致反網暴司法實踐缺乏統一的標準,把問題複雜化。
例如,有的網絡爭議事件,司法機關主動介入,按“尋釁滋事罪”從嚴從重從快處理。而有些情節和後果嚴重得多的事件,卻被司法機關以“《刑法》246條侮辱罪誹謗罪須自訴”爲由置身事外,給不出個說法。這些都影響了司法公信力。
因此,無論是否推進反網暴的專門性立法,現行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都是比較明顯的,急需改進。如果專門性立法能夠起到統一司法實踐的標準,實現公平公正的目的,不失爲解決問題的良好手段。
如果專門性立法只是爲了“從嚴從重從快”的目的,賦予司法機關更大的權力,那隻會適得其反。
▲川大女生地鐵事件(圖/網絡)
對反網暴專門性立法問題的爭議,不在於對網暴危害性的認知差異,而是對目前反網暴司法實踐現狀不同角度的關切。
“正方”希望通過專門性立法改變司法機關“不作爲”的現狀。而“反方”則是對司法機關越位的憂慮,不希望出現司法機關不當擴權干擾言論空間的嚴重後果。
由此可見,專門性立法爭議並非新修一部法律的必要性之爭,而是要釐清司法機關在反網暴問題上主動作爲的邊界。
這就涉及三個關鍵問題:
誰應該承擔治理網暴的主體責任;
網暴和正常的網絡言論之間的司法界定;
以及司法機關主動介入的條件。
上述三個問題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治理網暴的主體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過去一直強調平臺的主體責任,然而多年實踐中發現,平臺管理對網暴的威懾力不足。
平臺是商業機構,沒有執法權,對網暴者的最高處罰手段也不過是封號。如果平臺承擔治理網暴的“主體責任”,那麼網暴者的違法成本天花板無非是禁言銷號。違法成本太低了。
更爲關鍵的是,在網暴相關司法訴訟程序中,平臺也不可能是主體。無論是民法的侵權訴訟,還是《刑法》246條的侮辱罪誹謗罪,平臺都不是訴訟主體。畢竟網暴者並沒有侵犯平臺的人格權,也不是對平臺侮辱和誹謗,平臺沒有發起司法訴訟的法律立場。
即便增加新的法律法規,或對反網暴專門性立法,也不宜放大平臺在治理網暴的責任。要讓平臺承擔更大的責任,就要賦予平臺更大的權力,賦予平臺這樣的商業機構獲得更大的言論審覈權,顯然不合適。
以海外的經驗,平臺擴大審覈權的做法,總是伴隨着巨大的爭議,甚至引發更多更復雜的訴訟,無助於司法層面解決網暴難題。
1分钟读财经》比谁最狠?阳明也遭开枪喊7字头 明年EPS剩1/3
從法律層面講,網暴行爲涉及刑事、民事等多重法律屬性,個案情況天差地別,也很難要求哪一方承擔所謂“主體責任”。
圖/網絡
正常情況下,具備完全民事能力的網民自主參與平臺活動,當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和責任。不具備完全民事能力者參與平臺活動,如未成年人、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監護人應該承擔監護責任。一旦網暴達到了刑事犯罪的程度,則由司法機關主導。
而平臺承擔的責任是爲不同的主體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從反網暴的技術支持,到配合司法機構取證等等。不同的主體在不同的情況下承擔不同的責任,治理網暴是系統工程。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RS160 数字无线耳机(20米,无损传输)$121.11(约¥840)
有鑑於此,不管是否專門性立法,爲反網暴都要釐清責任主體和主體責任,不能停留在“平臺承擔主體責任”的單一維度。
多年以來,國內外治理網暴的經驗均顯示,平臺對治理網暴終究是有限的,既受制於技術條件,更受制於對網暴定性的法律模糊。很多場景是否屬於網暴,人工都很難分辨,更不要說算法自動識別了。
比如,在武漢小學生母親墜樓事件中,“我是來看孩子媽媽的”“這位媽媽好漂亮”等評論能否視爲網暴?平臺看到這樣的留言就封號,顯然是不現實的。
▲武漢小學生母親墜樓事件(圖/網絡)
再如,川大女生地鐵事件中的張某,發小作文指責大叔偷拍,平臺沒有調查取證的權力,如何分辨真假?
網暴認定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是治理網暴的首要難題,不僅讓平臺很難有所作爲,司法機構、當事人也同樣存在困惑。
迄今爲止,“網絡暴力”都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既沒有內涵和外延的精確規定,也缺乏列舉性的規範方式。由此引發的爭議是很多的。
最常見、也是爭議最大的是,如何界定分辨正當的網絡輿論監督和網暴違法行爲。
石柯玩火,贾德松背锅!泰山队两度惊魂进决赛,王大雷伤情最揪心
比如“太古裡牽手門”事件,事件主角的身份是國企領導,這顯然應該屬於輿論監督的範圍。但是,在具體的監督和批評方式上,依然存在模糊地帶。
把當事人的公開信息收集後集中發佈,是不是屬於應該禁止的“人肉搜索”?過激的批評是否屬於侮辱誹謗?這類事件在網絡空間頻發,相關的爭議始終沒有消除。
▲“太古裡牽手門”事件(圖/網絡)
還有,不同場景、不同主體的情況下,存在複雜的網暴定性問題。仍以“川大女生地鐵事件”爲例,肇事者張某是八萬粉絲的網紅,她發小作文的行爲性質顯然不同於網絡素人、路人,具有明顯的網暴屬性。
但是,很多評論只針對她被批評者“網暴”,卻忽視了其主動發起網暴的加害者身份,毫無懸念引發了輿論對“拉偏架”的強烈反彈。這樣的爭議發生在輿論場,問題不大。但是,相關立法不能從概念上澄清,那就會成爲法治“雙標”的嚴重問題。
互聯網普及那麼多年,網暴始終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但是至今沒有形成對網暴的清晰定義,正說明了問題高度複雜。網暴的基本概念在法律界尚且存在分歧,如何能指望反網暴立法一蹴而就?
反網暴立法,需要在司法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總結,要有長期的準備。這更是一個案例積累的過程,而不是“高來高去”邏輯演繹就能解決的。
因此,與其指望專門性立法能畢全功於一役,不如聚焦社會關注的焦點:司法系統主動介入、干預網暴事件的條件。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的,目前的司法介入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一刀切、一風吹,有的難以判定。這顯然不符合公衆對公平公正的期待。
公考“不过退费”变“不过难退” 中公教育“保过协议班”疑在画饼
因此,專門性立法的支持者是希望加強立法,讓司法系統該出手就出手,而反對者則是擔心司法過度介入後影響干擾言論空間。
這種擔憂不是我國獨有,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因爲擔憂而不作爲,已經很難適配網暴頻繁、全民關注的現實情況。司法機關主動出擊打擊網暴犯罪,在國外也有一些嘗試,經驗值得借鑑。
1-0!20岁新援屡失良机,B费凌空一击制胜,曼联走出连败阴影
比較典型的是,美國司法系統在反網暴司法實踐中“化整爲零”,取得突破,選擇的突破口是爭議較少的保護未成年人。
2006年,美國密蘇里州的梅根案,是一起成年人利用互聯網工具對未成年人進行欺凌的案件,成爲了美國網絡欺凌公訴的第一案。最終公訴方大獲成功,法庭裁決被告方四年徒刑。
此案引發密蘇里州一系列涉及網絡欺凌、網絡騷擾的立法,擴大了自訴轉公訴的邊界。後來美國各州大都採取了類似的立法措施。
這說明美國司法界已經意識到,在互聯網技術環境下,名譽權案件的訴訟程序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不能教條地堅持自訴程序。這對我國反網暴立法無疑是個啓示。
其實,我國《刑法》246條的自訴程序本來就有“除外”兜底——“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修法,將老幼病等特殊弱勢羣體的司法保護納入公訴範圍。這也有法律依據的。
比如,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77條還對保護遭受網絡欺凌的未成年人有專門的規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77條(圖/網絡)
但是,保護措施僅限於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制止措施。這樣的保護力度顯然已經不適合今天發達的網絡環境了。通過修改《刑法》246條,將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侮辱罪、誹謗罪自訴轉公訴,是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有力舉措。
由此可見,要在立法層面更積極地反網暴,未必需要專門性立法,也可以通過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實現。
再如,武漢小學生母親墜樓事件,這位母親遭遇網暴這類案件,如果有證據顯示其網暴造成嚴重後果的相關性,可以考慮修法讓司法主動介入調查並提起公訴。
圖/網絡
IDC预计2024年PC市场恢复增长,联想集团携AI PC将持续领跑
這在現有的司法體系中也是有依據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認定爲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如果認定爲“情節嚴重”,而且是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後果,將其納入自訴轉公訴的“除外”,又有何不可呢?
適當調整刑法入罪標準同時,可以更有力更嚴格地處理公認的情節嚴重的網暴犯罪。讓網暴犯罪的法律模糊地帶消失,也就排除了其他法律法規在網絡事件的處理中不當擴權的空間。
總之,網暴事件頻發的現實問題擺在眼前,改進和規範反網暴司法實踐是當務之急,需要在法律層面及時應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公佈《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徵求意見,爲各界深入討論反網暴的立法、司法問題開了個好頭。
出現一些爭議也很正常,立法無小事,確實有深入探討的必要。針對反網暴是專門性立法,還是漸進式地修法,各有利弊,還需反覆斟酌權衡。無論如何,只要能夠切實改進反網暴的司法實踐,就是成功的探索。